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资讯

《中国光伏产业从业人员白皮书(2021-2022年版)》线上发布会顺利召开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6-24

2022年6月22日上午,《中国光伏产业从业人员白皮书(2021-2022年版)》线上发布会以网络在线的形式顺利召开,来自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滁州市发改委,华北电力大学、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中科院电工所、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阳光电源的领导和资深专家,以及关心光伏产业从业人员情况的相关单位代表共12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行业发展部王青副主任主持。


会议发布了《中国光伏产业从业人员白皮书(2021-2022年版)》。该报告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联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和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指导下编制完成,深入分析了当前中国光伏制造业及下游应用各环节人才现状、供给能力及未来需求,并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框架下光伏产业发展提供对策建议,以期给行业主管部门、业界从业者提供参考。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刘译阳副秘书在致辞中指出,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指引下,我国光伏产业即将迎来能源低碳转型发展机遇期,叠加全球能源变革和各国对于气候变化和碳中和的重视,全球光伏市场增速也将进一步加快,我国面向的光伏市场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产业也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与如火如荼的光伏产业发展相比较,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光伏产业人才却呈现人才供给数量与快速发展的产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人才供给结构与光伏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形势不相适应、人才培养体系与光伏产业的重要战略地位不相适应、人才培养方式与注重产业化、实用化的光伏产业发展特点不相适应等四方面不相适应,需行业共同推动解决。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江华助理秘书长作了《中国光伏产业从业人员白皮书(2021-2022年版)》汇报。江华指出,2021年我国光伏产业从业人员总量为246万,其中直接从业人员41万人。2025年中国光伏直接从业人员需求将达到55.7—66.8万人。未来我国光伏产业对从业人员数量、素质需求提升,我国应尽快从强化高端人才供给、完善光伏相关学科建设、加强产教融合、保障人才良性竞争环境入手,解决当前国内光伏产业人才与产业发展不匹配的问题。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创新发展处的刘志敏处长作了“深化产教融合 培养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高水平产业人才”报告。刘处长指出,当前我国产业人才在数量、质量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应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拓宽人才培养途径,通过推动供需对接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强化载体建设,以教育变革推动能源革命。


滁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王发明副主任作了“滁州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与人才引育政策”报告,王主任详细介绍了滁州光伏产业取得的成绩及“双招双引”首位战略。滁州已通过“惠才政策”,在光伏人才培育成长、产业项目扶持、人才平台建设和企业发展上给予了全方位的优惠政策。


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沈辉老师作了“光伏高级研发人才培养实践”报告,沈教授对光伏高级研发人才成长及培养方式、国内情况现状作了全面的介绍。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崔明现副教授作了“相伴行业,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共育阳光工匠”报告,崔教授从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到产业学院两方面系统介绍了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在培养光伏人才方面的经验。


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学院的李美成院长作了“光伏卓越工程师培养经验和思路”报告,李院长对光伏人才定位及培养思路、学科布局、产学研基础保障、人才培养、科研评价进行了专业的讲解和分析。


中科院电工所的王文静教授作了“光伏产学研经验分享”报告,王教授指出,光伏科研单位选题应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光伏研究人员与企业合作要有服务者心态,光伏与工业结合的创新应秉持开放创新理念。


阳光电源人力资源中心的张文东总监作了“光伏企业人才发展现状及阳光电源人才发展体系介绍”报告,张总监从行业人才发展现状、人才发展体系建设原则及光伏人才的入职和发展3个角度,分享了光伏企业从业人员的发展经验。


《中国光伏产业从业人员白皮书(2021-2022年版)》为首次编写,纸质版会免费邮寄给我会会员单位,如有其他单位有需求可与协会秘书处联系。希望大家收到白皮书后多提宝贵意见,协会也会根据行业发展变化情况,视需求不断对白皮书进行完善和更新,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Copyright © 2019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光伏) 版权所有 冀ICP备13010154号-19
主办: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光伏)